智慧讲堂117讲——陶丹《创造性探究:课堂组织与技术支持》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8-25           浏览次数: 463


2022824日上午8:50,智慧教育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陶丹博士做了一场题为《创造性探究:课堂组织与技术支持》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在腾讯会议举行,由我院杨现民院长主持,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所有本科生、研究生及部专业老师参加了本次报告。

首先,陶博士介绍了自身的多学科学习经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方向的转变过程。同时从教育/学习研究科学化的三条路径、认识客观世界和现象的不同尺度/维度、学习科学领域研究的特点、学习科学研究的相关主题、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问题、学习科学领域的基于原则的设计六个方面多层次地对国际学习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阐述了学习科学与学习的科学的区别。

接着,陶博士主要介绍了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理论、技术与实践,突出强调将课堂推向“第三世界”即动态的公共空间中,让学习者成为知识创造者,共同构建观点、抽象概念和产品。陶博士通过不同理论视角(模式)对学习过程的解释、KB课堂中的师生角色、KB课堂促进的设计模式(信念模式)思维、基于KB的课堂实践与技术支持、教师基于原则的即兴设计与课后反思规划多方面内容的阐述并结合多年进入课堂的亲身研究经历介绍了团队将KB理论联系到实践进入课堂内实施个性化、个人化教学的认知能动性驱动过程,也介绍了课堂实践从规划到实施后对数据的处理及分析与评价工具。

最后,陶博士介绍了研究解决的核心挑战、创造性探究的组织理念、技术支持、课堂实践模式提炼、涌现性设计方式、实证研究发现六方面内容,强调平衡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的结构与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机会发挥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两个彼此竞争的需求间的关系。

通过本次报告,同学们对学习科学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知识建构理论有了更加深入了解,陶博士精彩生动的报告为我院学生提供了新的科研视角和方向,为同学们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学习研究打开了空间。

报告人简介:

陶丹,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末来教育高精尖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博士后,纽约州立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方向博士。陶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认知能动性驱动的新型课堂设计,以及新型课堂中学生承担核心认知责任和教师支持的角色转化的支持工具,目前致力于学习科学视角的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博后和博士期间,陶博士主持和参与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多项研究项目,在学习科学和科学教育领域的核心期刊(如:《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和Science Education等)以及相关的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其研究获得国际学习科学协会的多项荣誉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