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科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之五——《内容分析法》

发布者:黄有玉发布时间:2023-06-03浏览次数:868

2023525日上午845,智慧教育学院郑旭东老师开展了一场题为内容分析法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本次活动在静远楼608教室举行,我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学院督导组梁银老师全程督导听课,胡永斌老师旁听观摩学习。

首先,郑旭东老师以“教材中如何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信息技术新教材、优质课及展播课中如何呈现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问题引出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定量研究方法,对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发现研究对象本质性的事实与发展趋势,揭示其中所蕴含的隐性内容,对事物发展进行预测。内容分析法的核心特征为客观性、系统性、明显化与量化。该研究方法的步骤为: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类目表格/限定总体和样本选择分析单元评判记录信度分析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环环相扣,能够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

其次,郑旭东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内容分析法的三种应用模式。第一种是特征分析模式,是通过对某一对象在不同情景下所显示的内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找出其中比较稳定的、突出的因素,从而判定这一对象的特征。第二种是发展分析模式,是对同一对象、同类问题的不同时期所显示的资料进行样本分析,并将量化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发生变化的因素,从而判断其发展倾向。第三种是比较分析模式,比较分析是对相同中心问题、不同对象或来源的资料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并将量化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判断异同。在分析教材、解读政策性文件时,灵活运用这三种模式,以便得出相对客观的数据,作出较为科学的趋势分析。

最后,郑旭东老师让同学们就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并作了总结。内容分析法是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支持结构化研究,能够揭示文献隐性内容,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分析方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是已经记录好的传播内容,研究材料的真实性、倾向性等会对研究结果形成影响,并且内容分析耗时耗力,分析维度也较为固定。

《内容分析法》课程为学生们科学地分析文献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对于学生们日后撰写论文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教育技术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系列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