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发〔2015〕12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江苏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苏师大[2015] 6号)文件,进一步推动学院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就业,我院拟开展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立项申报工作。通过学院立项,进一步培育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为校级和更高级别的立项申报工作做铺垫。
学院教学项目立项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的总体思路,针对学院教学需求和专业前沿两类核心问题,结合我院具有的基础和优势进行重点部署,凝聚优势力量,引导形成具有为学院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效率和引领教学新内容的项目群,并加强关键部分的深入研究和集成,以实现若干重点领域和重要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立项申报,优先支持以下项目:对于学院学科发展、教学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属于学科最新发展领域,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等。
一、申报范围
1. 教学平台类建设与应用。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自主搭建的教学平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 课程建设。需要采用较新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3. 教材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我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当前较新技术,该领域尚缺少相关成熟的教材,并且对于我院学生培养具有重要价值的教材。
4. 其它建设。针对其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立项。
二、申报条件和要求
1. 从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教师均可申报。
2. 项目主持人每年最多允许申报数目为二项,酌情可适当增加。已获得校级及以上资助的相同项目不再资助。
3. 学院研究立项包括自选项目与引导项目。
4. 教师申报项目后,经教学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立项。
三、项目管理与验收
1. 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一年,中期开展检查工作,重点检查项目的研究进展,对不能完成预期目标的项目将予以中止。
2. 项目结项以可用性、可进一步申报更高级教学项目为原则,以看得见、摸得着、能推广作为结项依据。鼓励项目完成过程中,总结相关理论并发表论文。发表论文不作为结项的唯一依据。推广应用的项目结题应包括如下过程:系统或平台使用的培训(学院组织教师参与)、使用手册等。
4. 项目划拨分3阶段,立项30%,中期检查20%,结项50%。对于能够较好地促进教学的项目,经教学委员会与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适当奖励。
5. 资金来源主要是教学业务费、专业建设经费等。
四、申报评审程序
1. 申请者填写《计算机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申请书》,见附件1;
2. 院教学委员会审核、评议,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产生立项结果、所在系或研究所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上报教务办公室;各系或研究所将通过初评的项目的申请书(A4纸正反面打印、一式1份)汇总后,集中报送至教务办公室。
五、条件保障
1. 学院为已经立项的教学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包括场地、机器等;
2. 学院为完成的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如采用该项目成果的课程考虑必要的系数;
3. 在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
4. 对于完成情况优秀,且有必要进一步资助拓展的项目,可以享受学院次年直接立项资助的待遇。
5. 项目完成后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维护的,学院提供必要的后期经费保障。
江苏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一五年十月二十八日
报送:校教务处
江苏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年10月28日印发
附件1:
年度 | | | 系或所 | |
编号 | |
江苏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负责人:
| |
项目类别:
| |
项目名称:
| |
起止日期:
| |
江苏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年月
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同意学院在项目立项后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名):
年月日
填表说明及注意事项
一、“项目类别”分为:自选项目和引导项目。
二、“学科分类”填写二级学科名称。
三、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四、申请书一律用A4复印纸,于左侧正反面装订。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 | ||||
负责人 | | ||||
1、立项依据与项目主要内容(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阐述立项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
项目起止时间 | 起始: | | 完成: | | |
| | | | | |
| | |
附件2
20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立项
引导项目指南
一、人才素质类课程与教材建设
形成自成体系的讲义,逐渐形成教材,并以开设理论与实践课程为最终目的。
1.非关系型数据库课程与教材建设;
2.云计算课程与教材建设;
3.大数据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4.物联网实践课程与教材建设;
二、教学系统开发类
6.通用型综合试卷自动生成与自动批卷系统开发及在我院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应用;
7.云计算平台搭建及其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
8.大数据平台搭建及其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