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许霖、蒋艳双、陈虹宇、张国良等老师访问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王运武、胡永斌、李新等老师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情况,并与来访专家就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展开研讨,探讨未来合作方向。
智慧学习研究院(Smart Learning Institute以下简称SLI)是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育教学实验平台,由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并与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研究院旨在发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科研队伍优势,以及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网龙网络公司的资金、移动互联网和云技术、产品研发优势,专注于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规律,打造支持终身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和平台,以切实支持数字一代学习者多样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
王运武老师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最新进展。团队当前研究方向聚焦于智慧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推进、学习科学探索与机器人教育实践,涵盖教育技术的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此外,团队还积极开展跨领域研究,包括退役军队就业创业服务标准研制、中文教育现代化发展,以及丝绸杂志相关学术研究等。与会人员针对研究中的“标准”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进一步深化了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李新老师分享了其团队的近期研究工作,概述了四个主要方向:教育技术相关政策的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基础教育学校指导实践,以及承担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处相关工作。在报告中,李新博士重点介绍了与河南创新评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课题研究,引发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并围绕作业评价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许霖老师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的基本情况。智慧学习研究院是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育教学实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研究院主要任务包括组织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举办全球教育设计大赛、推动国际出版和合作等。许霖老师的分享展示了研究院在智慧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拓展了与会人员的研究视野。
陈虹宇老师重点分享了其团队在数字人技术与大语言模型融合应用上的研究。他以团队开发的数字人为例,展示了该技术在多语言教学、视频合成及实时交互方面的强大能力,并详细讲解了数字人制作的关键技术与方法。他的分享为与会人员理解智能教育工具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发。
蒋艳双老师以“人机协同教学中孤独症儿童课堂参与度的多模态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为题,介绍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框架设计、多模态数据集建设、智能评估与干预策略的实证分析等。他特别指出,团队已研发出适用于普通学生的多模态分析框架、评估平台及原型系统,但孤独症儿童样本数量少和情感分析能力不足仍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挑战。
张国良博士以“VR数字人原型系统设计与教学评估”为题,展示了将虚拟教室与全景视频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他在多媒体认知理论和虚拟教师代理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交互式360°全景场景并开发了虚拟教师代理系统。通过对比实验,他验证了虚拟教师在VR教学环境中的效果并探讨了其内在机理,同时指出系统开发中面临的外观表征与教学行为优化等问题。
胡永斌老师详细介绍了其VR/AR团队在虚拟仿真平台建设、课堂问题行为管理VR项目、5G+VR全景课堂项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将开展的家校沟通沉浸式虚拟仿真训练系统。他着重讲述了课堂问题行为VR项目的研究历程,从VR到MR的技术升级、语音交互功能的实现,再到智能代理驱动的未来规划,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
研讨活动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的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智慧教育学院的VR/AR实验室。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展示了5G+全景相机支持下的直播效果,参与者通过VR设备观看了360°全景视频,并亲身体验了具备语音交互功能的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系统。